close

蘇軾 定風波 1082年

莫聽穿林打葉聲,何妨吟嘯且徐行。
竹杖芒鞋輕勝馬,誰怕?一蓑煙雨任平生。

 

料峭春風吹酒醒,微冷,山頭斜照卻相迎。
回首向來蕭瑟處,歸去,也無風雨也無晴。

 

 

小序中寫到東坡將雨具交給僕人帶走,代表他認為不會下雨,結果卻下雨了,同行的人都很狼狽,只有他不這麼覺得,後來便放晴了,有感而發做此詞。

 

前兩句為起,寫雨勢大到可以穿林打葉,而這突如其來的暴雨,其實就是指他突然被誣陷的烏臺詩案,這件事鬧得風風雨雨,時局不好、政治黑暗,東坡被一大群人攻擊,讓他掉入了人生的最谷底,但他用「莫聽」二字禁止語阻絕這大雨的聲音,也是指不要去理會這些紛擾。

何妨,建議語,在跟自己對話。建議自己大聲歌唱長叫,來抒發自己內心的壓力。徐行,風雨大卻還是慢慢地走,為了是找回自己的節奏、步調。

 

後三句是承,東坡漸漸找回自己的步調。竹杖芒鞋,很樸素原始的走路方式,而馬是達官貴人的代步工具,但卻不如竹杖芒鞋來的輕快。

誰怕?是指東坡原本感到害怕,但他努力克服,鼓勵自己要正面迎接困境。

一蓑煙雨,是隱士的形象。任平生,不是一時的意氣用事,一輩子都這樣也沒關係。

 

下片三句是轉,料峭,形容融雪季節的春天,所吹來的風很寒冷。吹酒醒,得知上片的意氣風發是因喝了酒。

但第三句山頭斜照卻相迎,天空放晴了,溫暖的太陽出來,心境也跟著一轉,彷彿突然頓悟。

既然無法兼善天下,那也可以獨善其身,保有自己的本真,好好的活著,真誠面對自我與周遭環境。

 

後三句為合,他所行走的沙湖道其實也代表他人生的道路,在路上回頭看看這些風雨如晦的蕭瑟過往,其實都沒什麼了。

東坡在遇到困境時,也曾抑鬱不樂,但晴、雨也都只是自然的現象,無須掛懷。

他最後拋下成見,從情緒超脫出來,達到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境界,繼續向前行。

 

*勿抄襲、轉載*

arrow
arrow

    Cat0u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