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蘇軾 臨江仙 1082年
夜飲東坡醒復醉,歸來髣髴三更。家童鼻息已雷鳴,敲門都不應,倚杖聽江聲。
長恨此身非我有,何時忘卻營營。夜闌風靜縠紋平,小舟從此逝,江海寄餘生。
/
前兩句為起。東坡,是蘇軾躬耕之地。
醒復醉,代表他是醉了又醒,醒了又喝,可看出他心情很苦悶。
回來的時候好像已經三更了,彷彿的感覺是因為他喝醉,不確定時間。
後三句是承。空間移動到家,僮僕已經睡到打呼了,沒人來幫他開門,看出東坡在烏臺詩案後,被貶謫到此的窘況,連僕人也不尊重他,沒幫他等門。
只好一個人在江邊,所聽到的嘈雜聲其實也代表著內心的不平靜。
下片前兩句為轉。長恨,很深遠的無奈。無奈我的身體不是我有的,很身不由己的困境,指烏臺詩案發生也不是自己能控制。
營營,紛擾的樣子。東坡感到無奈,不知何時能結束這些紛擾,會疑問是因為正現在紛擾之中。
後三句為合。夜闌,夜很深的樣子,比上片第一句的時間還要更晚,代表東坡已經在江邊佔了很久。
縠文,水面上的波紋。風靜,代表水面上的波紋應該要停止了,暗指烏臺詩案發生後,自己的心湖也應該平靜下來了。
小舟代表東坡自己,從此逝,該從這些紛擾中離開,開到廣闊的江海之中優游自在,開展出另外一片天地,從營營之中解脫。
*勿轉載、抄襲*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